转眼间,又到了螃蟹在杭州人餐桌上“横行霸道”的季节。甘香流油的蟹黄、鲜甜的蟹肉......把不少吃货满腔味蕾诱惑得蠢蠢欲动。
很多讲究的“嗜蟹”者还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化流程,剪、敲、挖、掏,耐心地把蟹肉蟹黄蟹脂全部剔净,最后再细细品尝,那感觉妙不可言。
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,杭州人的朋友圈晒得最多的就是吃蟹。今年的第一口蟹,你吃上了吗?
清代文人李渔嗜蟹如命,称螃蟹为“天下第一味”,又因蟹价过昂,李渔只是一介书生,囊中羞涩,早早开始储钱,以备螃蟹上市之需,家人笑其为“买命钱”。
李渔认为,蟹味之美并非仅因在水产品中名列第一,就是在山珍海味里,也应当将蟹鲜列为第一。原话他是这样说的:“予嗜蟹一生,每岁于蟹未出之时,则储钱以待。家人笑予以蟹为命,呼其钱为‘买命钱’。”又说:“合山珍海错而较之,当居第一,不独冠乎水族而已。”李渔一生痴迷于食蟹,被人称为“蟹仙”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可见沿海省区,或者说,佛山地区,南方人视蟹如命,成为一日皆不能忘怀之物。《闲情偶寄》写道:“向有以婢,勤于事蟹,即易其名为‘蟹奴’。”
我国地域辽阔,但是有的地方海鲜不多,譬如在贵州,乡民嗜辣,鱼虾之类水产只有在上等宴席上才能看到。早年内地闭塞,沿海水产很难运入,一只蟹竟可卖到纹银一两有奇。
《清稗类钞》有言:光绪某年,有豪客聚宴于鸿宾楼,酒至半酣,餐桌上出蟹一簋,举座皆惊!原文是“贵州地处山地,其民嗜辣,鱼虾之物,非上品之筵不得见。光绪某年,百川银号容某,宴客于集秀楼。酒半,出蟹一簋,谓一蟹时值银一两有奇,座客皆骇。”不难见到,蟹产之珍,非比寻常。
民国时期,蟹也不是草民可以随意问津的,周作人作《吃蟹》文,正阳楼大蟹“只有官绅巨贾才吃得起,教书匠只能集资聚餐,偶尔去一次而已。”
20世纪八九十年代,沿海各省工商业逐渐兴起,野生螃蟹资源渐渐枯竭。初时,人工养殖不多,大中城市里,蟹价格奇高,市民望蟹兴叹。那时,人有买的人不吃,吃的人不买之说。蟹,乃是一种高档食品,成为送人的贵重礼物。某日,我与一位挚友聊天,他说,父亲曾被人冤枉丢了工作,后来,得以澄清复职,使跘者听闻,花重金购得螃蟹一串,只只肥大膏满,一反常态,竭尽卑躬屈膝,登门道歉......
不过,华夏大地,辽阔无比,南方乃锦绣之地,水产品丰富。每到蟹汛旺季,蟹价极廉。王安石说:“海边珠犀常入市,人间鱼蟹不论价”。
尤其是南方地区,螃蟹繁殖过快,稻黄蟹肥之时,渔民捕到螃蟹,并不为之高兴。
为什么?蟹价过廉,蟹脚容易破损鱼网,居然得不偿失。古人才有了:“得蟹为厌,蟹价过廉,蟹脚坚利,易为破网,获利无几”之说。
80年代后,沿海各省螃蟹养殖户骤然增加,养蟹致富,传遍各地。XKTY.COM菜场供应渐见充裕,才能让食客大饱口福。各地厨师与主妇想出各种烹饪方法,市人可以大快朵颐了。
同样,吃螃蟹,也要遵循“自然”之道。这种对原味螃蟹的追求,反映了古人的饮食之道——放任、自然。《闲情偶寄》写道:“凡食蟹者,只合全其故体,蒸而熟之,贮以冰盘,列之几上,听客自取而食。”其意或许是,蟹需整只蒸熟,再存在冰盘里,放在餐桌上由食客自己动手剥食。先人认为:“蒸而熟之, 才能不失真味”。
文人顾仲以为,将螃蟹入锅,活活炮烙过于残酷。由此,他主张施以淡酒,加入各种调料,让其醉而不动,再入锅烹饪,其味则更好。原话是这样说的:“活蟹入锅,未免炮烙之惨。宜以淡酒入盆,略加水及椒盐、白糖、姜、葱汁、菊花叶汁等搅匀入蟹,令其饮醉而不动,方取入锅。置蟹蒸之,则味足矣。”
如果将螃蟹蒸煮,剔壳而食,虽味美而口淡,味道大打折扣。南海人烹蟹方法甚多,有煮、蒸、煎、炸、炒、腌等方法,也有的地方取鲜活而食的。
在古人看来,蟹的“鲜而肥,甘而腻,白似玉而黄似金”,已经达到了色香味三者的最完美的结合。因此,主张将蟹清蒸,反对再“和以它味”。
先贤还认为,食蟹须有佐料相配,各方因域而异,有蘸醋、盐、梅、酱、葱、蒜、糖、姜、酱油等伴食,以姜、醋居多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鲜蟹和以姜醋为上。”
吾乡苏州太仓,食蟹不同于众,乡人有一种调料,称“五香糟油”,别处没听说过。制作方法有讲究,外人虽有模仿,终究不得其法。袁枚说:“糟油出太仓,愈陈愈佳。”
我查了《太仓县志》记载: “糟油,须糯米蒸熟,置甜酒入缸发酵,酿成浆液。入丁香、陈皮、花椒、茴香、淮盐等数十种香料,渗入糟油底子,存放半年,可食。”
蘸糟油食蟹,极为可口,其味远胜于姜醋调料,不仅香味浓郁,且能除腥提鲜,添味增欲,还能调出比别的蘸料更适合螃蟹的味道。家父每说故乡人之食蟹之法,津津乐道,可惜父亲多年在外谋生,早就不得其味了。吾辈也只是耳闻而已,并未真正吃过。
从地域美食文化而言,李渔出生在江南,一生痴迷食蟹,尤喜美食,著书方说,亲力亲为,实践总结。纵观其一生行程,颇具传奇色彩,潇洒豁达,才华出众,被奉为“蟹仙”。
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、落笔添香,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、新的发现、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,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,欢迎你成为“夜读”的分享人。
原标题:《鲜!最近,好多杭州人朋友圈晒的都是它!美味都溢出屏幕了!你最馋哪一口?》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