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人们,咱就是说现在综艺想出圈咋这么难?《中餐厅 9》还没开播呢,先被一张「全国美食地图」推上风口浪尖 —— 本想秀一把美食文化输出,结果直接变成「全国吃货吐槽大会」。
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,这档号称「传播中华美食」的节目,到底在哪些地方栽了跟头。
一、代表菜选成「灾难现场」:用刻板印象代替线)大省美食被「一刀切」:谁给的勇气用主食代表菜系?
江苏观众最意难平的就是扬州炒饭「C 位出道」。拜托,咱江苏可是连小吃都能撑起半壁江山的地方 —— 南京盐水鸭的咸香、无锡小笼包的甜鲜、阳澄湖大闸蟹的膏黄,哪样不是能打能抗的「硬菜」?拿一道主食代表全省美食,就像用豆浆代表北京早点,格局小得离谱。
浙江的西湖醋鱼也陷入「存在感危机」。本地人都摇头:平时下馆子都很少点的菜,咋就成了浙江牌面?反观金华火腿的醇厚、宁波汤圆的软糯,哪样不是渗透在日常饮食里的文化符号?节目组这选菜逻辑,像极了没做功课就交白卷的学生。
山东的油爆双脆被吐槽「活在课本里」,星空官方网站就很能说明问题。这道菜确实考验刀工火候,但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,九转大肠的「先苦后甜」、葱烧海参的「浓油赤酱」才是老百姓的心头好。选菜不看民间普及度,光挑「高难度」充门面,这不是典型的「面子工程」嘛?
湖南栏写「剁椒」简直是大型尴尬现场 —— 剁椒是灵魂配料没错,但你见过哪家菜谱把「酱油」当代表菜的?剁椒鱼头、剁椒蒸排骨这些「下饭神器」才是正解啊!甘肃的「兰州拉面」争议更暴露认知盲区:本地人只认「兰州牛肉面」,「拉面」是外地商业演化的误称。连最基本的地域饮食术语都搞不清,节目组的调研团队怕是在「云旅游」吧?
黑龙江省被标到江浙沪区域,这简直是挑战九年义务教育;吉林用「辣白菜牛肉卷」充数,辽宁把「锅包肉」写成「锅巴肉」—— 先不说菜对不对,连地图都能画错的节目组,你能指望他们懂美食文化?网友锐评:「建议先学完中国地理再做美食节目」,这话真是扎心又实在。
回看前几季,剪辑问题早就被诟病:赵丽颖被剪成「焦虑人设」,黄晓明被贴上「霸道总裁」标签,虞书欣的「夹子音」被无限放大 。
说白了,节目组更在乎「话题爆点」而非真实呈现。这次美食地图翻车,星空官方网站何尝不是「重流量轻内容」的延续?为了制造冲突感,连基本事实都可以让步。
当节目组把各省美食简化成「一道菜 + 一个标签」,就已经暴露了对文化传播的误解。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,从来都藏在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」的细节里 。
是江苏人秋天等大闸蟹的仪式感,是山东人炖海参时的火候讲究,是湖南人剁椒入坛时的祖传手法。
这次网友的激烈反应,本质是对「家乡符号被误读」的不满。谁不希望自己从小吃到大的美味,能被认真对待?扬州炒饭没错,但它不该是江苏的「唯一答案」;西湖醋鱼也没错,但它担不起浙江美食的「文化分量」。
观众气的不是某道菜被选,而是节目组的「傲慢」—— 用敷衍的态度,消费大家对家乡的热爱。
别靠百度选菜,去菜市场看本地人买啥(比如江苏早市的盐水鸭摊),找老字号师傅唠手艺(如金华火腿的三年腌制工序),办「本地人吐槽会」听真实声音(山东大姨会告诉你九转大肠才是下饭王)—— 烟火气里才有线)把「错误」变成「教材」,用行动展示诚意
《中餐厅》系列走到第九季,早该明白一个道理:美食文化传播没有捷径可走。你可以做娱乐向综艺,但既然打着「传播中华美食」的旗号,就得把「尊重地域差异、深挖文化内涵」放在第一位。
互动话题:你心中最能代表家乡的美食是哪道?欢迎在评论区「安利」,让节目组好好抄作业!